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绝知此事要躬行——参加审计署“以审代训”的点滴体会

2024年04月08日 08:45 点击:[]

托·富勒说:“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2023年8月至11月底,我有幸参加了审计署“以审代训”企业审计知识技能提高班。短短3个月时间,使我深受教益,深刻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切身感悟到高端的知识思路、技术方法与工作作风,给了自己一盏路灯、一根标杆、一面镜子和一泓清泉。

组织管理——“新”与“严”

在上岗前我参加了审计署召开的为期三天的“以审代训”培训课程,审计署企业司精挑细选实战经验丰富的授课老师,对本次审计实施方案、重点审计内容、常用法规的实际引用和审计信息撰写,并对具体查处思路方法等做了讲解,将最新的、最贴合实际的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相融合,这在常规的培训班上是不能获取的,在书本和媒体上是看不到的,让我耳目一新,终身受用。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得到了迭代更新。

早知道审计署纪律管理严格,但这次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在初次进入被审单位,十分强调要严格执行“四严禁”“八不准”工作纪律。我本以为,这是常规的廉政教育,把纪律挺在前面的提醒与诫勉,但没有想到在实际的组织管理中不仅不折不扣地遵守审计纪律要求,而且落实到每个细节和最后的一步。如:在被审单位吃工作餐,按被审计单位标准付费;送到审计现场的工作餐要加上配送费;主题党日活动产生的费用要分摊到人、精确到分;办公场地要及时腾退等等。

细微之处的组织管理,充分彰显出了审计“铁军”的思想境界、职业操守和作风形象,国家审计的“金字招牌”就是这样一丝一毫铸就的。

审计调查——“深”与“实”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审计组成员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按照不同公司进行分组,我所在的审计小组主要由3名成员组成,陈处长审计经验丰富,郭主任对大数据业务熟练,我们负责对XX公司进行审计,其中重点工作内容是该公司的各类贸易业务。XX公司主营业务是自营进口、自营出口、代理进口、转口贸易这四个类型。在调查自营进口与出口中,通过调取XX公司的进出口贸易台账,查看部分业务的物流单据及库存盘点表,显示XX公司向多家公司对等采购销售同种化工制品,双方在数量、价格、买卖日期上较为相似,发现双方未提货、无实物流转、仅凭电子货转单进行货权转移的事项。经过审计小组分析研究,认真核对相关法规,最终认定为业务脱离贸易(商业)实质,电子货转单交易方式开展“空转”“走单”业务。

审计小组顺着这条线继续调查,发现XX公司在代理进口业务中,未签订代理合同,而是签订正常的采购与销售制式合同,合同条款中只收取贸易商品的金额,收取代理费条件未写在合同中。通过查看合同审批单及承诺函等,挖掘出XX公司是将收取代理费的条款藏于ERP系统中的各级领导审批意见中,与对方公司签订补充合同或者承诺函将代理费单独收取,以此将代理业务伪装为正常的采购与销售业务,将应记代理费转为全额记账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造成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的大幅度虚增。通过台账凭证调查审核和数据分析有机融合,审计小组深入揭示和反映了XX公司反映虚增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的问题。

平时我们把“审深审透、审实审准”挂在嘴上,但如何做到实际却是未知数。这次审计,使我真正感受到“研究型”审计的威力,真正经历了审计的“深”与“实”的过程。

实训收获——“提”与“拓”

认知决定思维方式,实践决定行动能力。这次审计实训中,企业司的专家要求我站在审计署的高度看问题,提升到党和国家的大局看问题,不仅要看到表象,还要穿透、找到根源,感觉到自己的“海拔”高了,视野开阔了,对问题的认知更加深刻了。在审计操作中,陈处长和郭主任手把手指导,综合应用“久其报表”软件、财务软件、业务管理系统、ERP系统和公文处理系统收集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比对,对一个问题进行多维度思考和分析、研究和印证,精准定性定损定责。

这次“以审代训”,照出了我的盲区和短板,标出了我的差距和不足,显出了我的浅陋与粗疏。对比之下,数据分析能力薄弱、抠细节不精准、思维发散不够活跃、书写能力不强、表达不够流利等问题,深感自惭与羞赧、紧迫与压力。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更长”。这次“以审代训”的经历,让我深深觉得,青年审计干部只有起而行之,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才能勇挑时代赋予审计的重担。我将以这次“以审代训”的所学所想,投入到企业审计实践当中,学习“新”与“严”的要求,践行“深”与“实”的标准,攀登“提”与“拓”的台阶,努力做好新一代“审计匠人”,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