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可以简单地定义为“藉由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这个定义也就告诉大家,案例教学的材料是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主题的案例;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式的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如果藉由案例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目标就不在于知识的记忆,而是藉由案例材料结合教学主题,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上,案例教学可以完整定义为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是运用媒介(语言、书面、音像)手段,将所描述的客观真实的特定业务情景作为教学案例带入课堂,让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案例的阅读和分析,在群体中共同讨论,甚至扮演某种角色去体验特定的实践情景和行为过程,从而建立真实的感受并寻求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方法。
审计人员培训具备一般干部教育培训的共同特征,因此,案例教学是适于审计干部培训的,尤其是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升培训适于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除此而外,审计工作的专业化特征和审计人员的工作特点使得审计案例培训的开展别具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增强审计干部培训的针对性,提升培训效果。教学案例来自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是对现实工作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困境的浓缩,意在通过案例教学这种方式使参与讨论的学员对所提出的问题形成更为多视角的认识,在培训目标上有更明确的指向,使得培训也更具针对性。在培训中,可以根据审计人员的工作需要,选择适用于不同类型审计工作情境的教学案例,有助于提升培训针对性,增强培训效果。
二是符合成人培训的特征,更容易激发审计人员的兴趣。成人学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事物有着自己特有的观点,对问题会有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参与解决问题的愿望和主动性更强。审计案例提供了与审计人员所处的工作情境比较相似的问题情境,让审计人员能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判断和决策。在这种环境里,一方面有助于充分调动审计人员个人已有的丰富经验去分析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积极的参与中促进审计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三是有助于审计人员强化知识,提升能力。在案例教学中,作为学员的审计人员通过案例讨论,通过与自己经验的参照,与别人经验的比较,能够将特殊经验逐渐升华为具有更普遍性的经验。经过这样提升的普遍才能更好地指导以后的特殊。在普遍到特殊、特殊到普遍的认知强化中,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四是有助于审计人员强化交流,转变理念。案例教学的形式也为学员带来交流与合作方式的新体验。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认真倾听别人从其他角度所提出的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并尝试去理解不同角度认识问题的根据,有助于培养审计人员开放、包容的态度。教学过程中因还需要团队之间经过讨论形成大多数人能够认同的结论,也就有助于促进团队之间每个人积极性的发挥,注意沟通的效果,使得集体的智慧得以最大化。
五是有助于促进审计工作经验的积累沉淀,推动审计实践向审计理论的提升。教学案例对具体问题的情景模拟再现,是经过编写者的深入思考反复甄别所选出的具有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情境,并经过特定的教学处理,为学员进入情境开展讨论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很多教学案例还会提炼出某些理论框架和经验框架,为学员带来知识上的提升,也为将审计实践最终转化为审计理论搭建了桥梁。